多地疫情再起,如何打好“主动仗”?经济日报
织密扎牢海上疫情防控网
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复苏影响,要全力稳住产业链供应链,夯实经济平稳运行基础。产业链供应链是各行各业发展的根基。今年以来,我国将稳链保畅作为关键着力点,千方百计打通堵点,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有效运转,有力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稳住了宏观经济大盘。面对多点散发疫情,要进一步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畅通交通物流,优化结构布局,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在近期海南的疫情传播中,专家综合分析认为,此轮疫情为境外输入引起,崖州中心渔港是此轮疫情的始发输入地,通过渔民与境外渔民交易鱼获时输入的可能性较大。引起本次疫情的病毒株为奥密克戎BA.5.1.3变异株,为我国首次检出。新的变异株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防控难度较大。
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复苏影响,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当前,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仍不稳固,稳增长还要付出艰苦努力,但也要看到,我们拥有抵御各种复杂风险挑战的坚实底盘,拥有完善且有竞争力的工业体系,在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优势明显。总体看,我国发展仍具备诸多战略性有利条件,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只要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一定能确保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特点以及秋季开学、出游高峰可能造成人员密集等现实,应提早采取防范措施、做细做实方案、提升应急防控处置能力,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各地须提早做好秋季防控疫情预案,对各项常态化措施的落实和工作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提前防堵好可能发生疫情风险的漏洞。
提早谋划赢得更大主动权

要向违法违规海上生产经营活动亮剑。疫情期间,海上生产经营活动不能麻痹大意,需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和渔船渔民主体责任。沿海各地要切实承担起监管职责,严格落实船舶航行、停泊、作业各项安全规定,加大对海上水域港口巡查力度,严厉打击船舶非法租借、非法载客、过驳搭靠、非法交易等违法行为,及时处理海上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近期,多地疫情再起,对原本步入复苏通道的经济带来不确定性。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决定全年趋势的关键节点,如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复苏的影响,力争在稳增长中赢得更大主动。经济日报近期连续刊发三篇“金视角”文章,进行解读↓
→点击阅读原文《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复苏影响》
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复苏影响,要积极保住市场主体,为稳住经济基本盘提供有力支撑。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就是保就业、保民生。今年以来,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举措密集出台,特别是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组合式税费优惠、便利化融资等组合拳,既帮助市场主体解了燃眉之急,也更好地服务了稳增长大局。下一步,要在保市场主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持续提升经济增长的韧性和活力,为经济发展积蓄更多动能。
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复苏影响
→点击阅读原文《提早谋划赢得更大主动权》
要加强海上巡逻执法力度。长期以来,广大渔船渔民都能自觉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核酸检测等要求。但在禁渔期内,仍有少数渔船偷偷出海捕鱼或与境外渔船进行交易。沿海各地各有关部门除了引导辖区渔船渔民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外,还要持续加强海上巡逻监管力度,确保渔民掌握最新防疫要求,并加强对海上从业人员的风险排查。对监管不力、工作失职失责的部门和人员,要及时追究责任。

在坚持早发现原则的同时,公众也须从改善自身习惯做起,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落实好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不扎堆这些基本的疫情防控措施,尚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及早接种疫苗,完成疫苗全程接种的要按照规定间隔接种加强针,以发挥疫苗预防重症等的显著效果。
文章来源:《经济视角》 网址: http://www.jingjishijiao.cn/zonghexinwen/2022/0818/370.html